理論、知識很多。而真正去實踐的人相對之下很少。也不是就為了符合理論而開始做,他們讓我看到的,更多是出自心靈內在的聲音,不是強烈、具備爆發力的那種,而是穩定、源源不絕的信心與意志。
Taipei on the Move城市行動包含了五個小組,分別由五組藝術家帶領學子及社區民眾進行一種結合藝術、人的網絡的特殊活動。我沒有太多感想是關於藝術、關於城市、關於這個活動定位與成果的,只是非常個人地找出了幾個我一直以來缺乏關注的點。
比方說好奇人類學究竟述說著什麼樣的價值?人類演進為族群、族群連結了宗教、宗教背後衍生的社區關係。
而,藝術向著網路與資訊技術的指標,在這個世紀翻出嶄新的運轉方式。在數位格式風靡全球各個體系的同時,我還看得到在地接觸、手工、身體力行、100%純粹物質的風貌,這風貌,有著真實與衝擊人的能力,永遠不會被數位取代。
世界很大,我還沒出去看。
葉蕾蕾女士講她在肯亞克羅高球(Korogocho)的經驗,那是一座相當簡陋的城市,可說是一座巨大的垃圾場,到處散發惡臭,因為這裡是人們丟棄工業、醫療、食物廢料以及動物屍體的地方。
葉蕾蕾女士在亞歷士神父與地陪的協助下,和當地的大人小孩門一起將社區內一間荒廢教堂的庭院作改造,彩繪上花朵及守護天使,並且用了許多色彩繪製圖案,很神奇地為當地的人與心靈帶來不可言喻的正面影響力。
一場成果展示的典禮上,政府官員與國外貴賓讓克羅高球厚重的大門終於開啟,葉女士說:「大家臉上的欣喜讓我理解到,我們這些外人的出現,對克羅高球是重要的,因為他們體會到自己並未被遺忘,而所吃的苦也沒有白費。」
演說中,葉女士播放了幾張成果慶典當時所拍的照片,其中一張拍攝了滿屋子的小孩,正笑臉歡唱的模樣,葉女士說,孩子們編了一首歌,歌詞的意思是說:「請各位貴賓千萬要再回來看他們唷。」 葉女士解釋說,因為孩子們真的很害怕,這些外來的朋友來了一次,將來即不再出現。聽見這段描述帶給我一種時空錯亂的感受,彷彿我也認識這群孩子,而且為她們的笑容與深深期待感到動容。
回想起,身邊的你曾說,想去非洲工作,今天我似乎能理解多一點點了:或許那是個什麼樣的動機。這種渴望與人接觸來得到愛跟歸屬感的道理本來就存在,而我多看見了一種解讀的方式。